1378818431-1884822968.jpg

雜 念


覺知到有雜念思惟時,切記不要注意或跟隨思惟的內容,只需要知道心在打妄想,然後回到覺知身體的感覺上便可以。剛開始學習的時候,禪修者並不知道思想也只是一個禪修所緣,沒有覺察到的話便會繼續打妄想;剛開始修習時當心意識到有妄想時,應回去覺知身體。實際上,思想並不是問題,它只是心的一種功能,也是禪修的所緣。每次覺察到心在打妄想的時候,我們也是在禪修。不要因為有妄想而生氣,我們應該高興自己當下有覺知,知道自己正在打妄想。

禪修者閉上雙眼坐禪時,有時眼前時常會出現各種影像。這些影像其實都是心製造出來的東西,並不是真實的,它們只是概念,類似於思想及夢境,我們知道心中有這些影像出現就可以了。

如果心中的雜念思緒太強烈,以致無法好好觀察時,禪修者可以睜開眼睛,轉換所緣。最好是覺知比較明顯的所緣,如身體的覺受。當心穩定下來後,可以再次嘗試觀察思想。切記雜念思緒也是心能知道的,也就是所緣,所以如果可以覺知到妄想雜念而不迷失於中其內容中的話,則不需要睜開眼睛。因為睜開雙眼會看到很多外界環境的所緣,容易分散心的注意力,使得心不太容易觀察像心念這樣的微細所緣。

[德加尼亞]


 

雜念妄想


佛法說貪嗔痴是煩惱。心會思惟,會起妄想,但思惟、妄想本身並不是煩惱。貪有貪的特性,瞋有瞋的特性,為何思惟、妄想有時會帶來煩惱?那是因為心在無明狀態下思惟,或在貪、或在瞋的狀態下思惟。

思惟不是煩惱,感受不是煩惱。每個煩惱都有它的作用,煩惱藉著感受和思惟等來起作用。當然,思惟有時也會在善心的狀態下或智慧的狀態下生起。帶智慧的心在想事情,是不影響禪修的。思惟是心的一項功能,並不是煩惱,譬如理解的心,也需要思惟,問題在於處於煩惱狀態下的心在思惟、妄想。所以要把思惟停掉,是不正常,也不可能的。

智慧知道什麼是好的、什麼是不好的;什麼是正確的、什麼是不正確的;什麼是有用的、什麼是沒用的;什麼是重要的、什麼是不重要的。

從思惟的內容,我們可以看出是什麼引發該思惟,導致思惟的產生。我們可以知道是貪、瞋或智慧驅使這樣的思惟產生。

有雜念、妄想生起時,首先要檢查對這雜念和妄想有沒有起瞋心?有沒有抗拒它、不喜歡它的感覺生起?如果沒有瞋心生起,那麼我們可以繼續觀察它,也可以換所緣,這無所謂。

思惟、妄想本身不是問題,對思惟、妄想生起抗拒才是問題,才是煩惱。如果每次雜念生起時,都能覺知的話,這反而是可以讓覺知越來越強的。比方說,有十個思惟或念頭的心生起,而我們十次都知道,每次都能有覺知的話,覺知就會變得越來越強。所以不必懊惱,不要覺得雜念、妄想是不好的現象,應該去欣賞那對雜念妄想有覺知的心才對。

所有現象都是自然法。任何所緣都不是一種障礙,所有的所緣都是幫助我們培育覺知和正念的。思想就是思想,它並不是障礙,只是一個所緣。

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去停止思惟,而是要明白為什麼思惟,要明白這思惟是不是必須的或重要的,如此智慧才會生起。觀察思惟是為了明白心的運作,以便產生智慧,而不是要去停止所有思惟。

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去停止某些思惟,那是因為它們不重要;如果是重要的思惟,心還是會去想,或者必須去想。日常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想時,例如一些計劃,但必須帶著覺知去想。

就算有不好的思惟生起,也要給心一個機會,去了知這是不好的思惟,如果我們拒絕思惟,不准它們生起,這就永遠不會明白如何對待它們、分辨它們。

覺知到有不好的想法生起時,如果能明白想法、念頭是一種法,是所緣,不是我,這就是正見,是智慧的一種。佛陀的教導是要我們如實觀照。有覺知、有正見,不好的想法自然就會改變,不必要當下刻意地去改變它。

不善念的生起或當下正在發生的事,其實是以前所作的因在此刻呈現的果,也就是業力的顯現。而當下怎樣去面對這些果,對於這些果作出的反應,就是當下所造新的業。能如實觀察此刻的業果就是在種善因。

即使有很多不善的想法生起,但如果心都能ㄧㄧ覺知,此時不應抱怨不善念的生起,因為有正念才能知道這些不好的想法正在生起。在這個當下,是否應該慶幸當下有覺知的心,而不是去抱怨呢?

如果ㄧ個村裡有很多盜賊,但警察只有一位,每次發生偷盜事件時警察都抓不到小偷,會怎麼樣?那個警察肯定要被解僱了。但如果那警察每次都能抓到小偷呢?會得到晉升。

心在想「故事」的時候,我們不必去看故事內容,要觀照的是思惟的心。

一旦陷在故事內容、思惟內容裡,就不能了解思惟的性質。即使整天打著妄想,我們也不能了解妄想,不能了解心。心是真實法,是生滅的,而故事是概念,永遠沒完沒了。

禪修的所緣是生起雜念思惟的心,而不是雜念的內容。如果把注意力放在雜念的內容,煩惱就會生起。如果把覺知放在生起雜念的現象上,那麼智慧可以因此產生。

之前提到煩惱的所緣是概念,指的就是雜念的內容,而智慧的所緣是真實法,即名法、色法。思惟、妄念、雜念生起時可以有兩個所緣,一個是雜念的內容(概念),一個是雜念的心(名法)。心經常會有雜念、妄念,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去看看自己有沒有選錯所緣。對於沒有禪修的人來說,他們也知道自己在雜念妄想,但是他們會百分之百地投入到雜念的內容裡。禪修者知道有兩個不同的現象,一個是思惟心、一個是思惟的內容,慢慢養成習慣去觀察雜念心這個真實法,就會有智慧生起。

[德加尼亞]

 

(取自<從覺知當下的心出發>梅斯清編)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