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見實相35/第九章 問與答2/3
[岩松]
問:老師您提到過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妄念,不去跟隨也不去打壓,那我是不是應該把腳下的力度加大一些?
答:有一句話叫‘不迎不拒’。所謂‘不迎不拒’,就是喜歡的念頭出現後不要跟隨,不喜歡的念頭不要排斥。但是話雖這樣說,要做到還是很困難的。我們要求在主觀上不刻意跟隨和打壓念頭。由於無始以來的舊有習氣,對喜歡的念頭會不由自主的跟隨,對不喜歡的念頭會不由自主的排斥,這就是舊習氣,是自己無法掌控的。此時我們可以利用腳和地面的碰,把心從妄念中拉回到當下。每一個念頭的生起,在身體上都會有感受伴隨。當某一個念頭生起時並在身體上有樂受伴隨時,我們就會做出評判‘這是喜歡的念頭’;當某一個念頭生起並在身體上有苦受伴隨時,我們就會做出評判‘這是不喜歡的念頭’。念頭本身是沒有力量的,但伴隨生起的感受是有力量的,是有強弱之分的,所以念頭看上去好像是有力量似的。
當心被妄念捲走,跟隨妄念起舞的時候,心是如何回到當下的呢?如剛才所說,念頭是有力量的,腳與地面的‘碰’也是有力量的,心就像一把椅子,兩個人搶椅子,伴隨念頭生起的感受的力量如果比腳和地面‘碰’的力量小的時候,被妄念捲走的心會自動回到當下,所以在課程開始的幾天,會要求大家多一點用力,因為開始的時候妄念比較多、比較重,如果力量太輕,是無法跟妄念搶過椅子的。所以,原地經行這個方法對治粗重的煩惱習氣是非常有效的。
手部動作的‘動’,相對於腳與地面的‘碰’力量會小很多。對於初學者來說,一個妄念來了,可能會跟隨五分鐘或者十分鐘甚至更久才能回到當下;當我們做原地經行時,通過腳與地面的‘碰’,可能不用半分鐘就回到了當下。所以原地經行這個方法對於初學者來說禪修效率是非常高的,‘碰’非常尖銳,非常有力,想不知道都不可能。心一旦知道‘碰’,就會從從妄念,從過去和未來回到了當下。
問:在練習的時候,故意地思考一些問題。這種思考是不是妄念?
答:是妄念,與當下無關的都是妄念。
問:在經行的時候或做手部動作的時候有念頭生起,這個過程是不是在‘看念頭’?
答:那不是‘看念頭’,是‘知道念頭’,這是靠回憶‘知道’的。念頭已經走了,留下了影子。看到的是影子,並不是看到真正的念頭。
問:那單純的思考問題呢?
答:比如說,老師問:1 加 1 等於幾?學生就會思考了:1 加 1 等於 2。這種思考就不是妄念,這是正思維。這種思維是能做主的。能做主的念頭不是妄念。
問:我想確認一下,覺知腳和地面的碰是不是在修‘身念處’?覺知腳底和地面碰的‘感受’時是不是在修‘受念處’?
答:覺知腳和地面的碰是在修‘身念處’。我們不應該去感受碰的感覺,而是應該覺知腳與地面的那個‘碰’。
問:我今天差不多做了一天的‘原地經行’。我也感覺腰比較疲憊,就躺著放鬆休息了一下,感覺好很多。在這個過程當中,感覺身體不舒服,是堅持那個不舒服,還是可以休息一下,讓自己更舒服一些?
答: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。修行就像挖水井一樣。剛開始石頭土塊一大堆。只有把這些土塊石頭都淘出來以後,水才能變得清澈。剛開始的時候,水是不能喝的。挖井,就是把這些髒的東西從井裡邊提上來。在這個過程中,這些石塊土塊,就好比我們的疲勞、悲傷的情緒、煩躁無聊。大家試想一下:我們挖井,把這些大的石塊土塊提到中間,提到一半的時候,能不能鬆手啊?如果一鬆手的話,是不是又掉下去了?掉下去怎麼辦?還得從頭再來,就是這樣的道理!當你出現了疲勞、疼痛的時候,不要改變姿勢,繼續練習。一放鬆,那個疲勞感、疼痛感就消失了。就等於挖井時提籃子的繩子,一鬆手,‚啪‛一聲,又掉下去了,又得從零開始。如果你一口氣把它提上來,這就叫做‘連根拔除’。
問:我在練習過程中經常會感到昏昏欲睡,腳疼的時候昏沉、疲勞的時候也昏沉,這好像跟我平時在生活的習慣一樣,在生活中我一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睡覺想去逃避,這時候我就加大腳跟地碰的力度去趕走昏沉對嗎?
答:在練習過程中,每個人的身心反應是不一樣的,每個人的身心反應都是和過去的身口意的行為有著直接的關係,像這位學員過去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逃避想睡覺,這是一種習氣。我們每個人過去的一些習氣和習慣都會在練習中一一的呈現出來,當習氣出現的時候知道,這是瞭解自己,認識自己的一個很好的機會。
在我們沒有參加禪修之前,我們只知道身心以外的世界,從來不知道自己,修行就是要知道自己、認識自己、瞭解自己,知道自己舊的習氣反應,知道自己的性格。當舊的煩惱習氣冒出來的時候,除了昏沉要及時趕走之外,其他的身心反應都不要和他們搏鬥,要接受他們,和他們和諧相處,對於大部分初學者來講,在練習的開始身體的苦受比較多,會不由自主的排斥打壓,我們儘量不要排斥和打壓,要保持這些身心現象的原樣,不去改變身心現象的狀態,和它們和諧共處,繼續練習下去,這些身心現象遲早會消失的。經典中講過:‘凡是有生起的,一定會滅去。’所有的身心現象都會如此。
問:我來的時候,在飛機上,地鐵上,覺得很無聊,就一直在做翻手掌的動作。有周圍的人經過,我也看著他們,知道翻手掌的動作,身體的反應一直都很好。我判斷不了自己練習得對不對,因為在家裡練習的時候,沒有念頭,又總是害怕走錯方向,不是走‘毗婆奢那’這條路。所以我通常是通過我的身心反應來判斷一天的練習效果。
答: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滅苦,是為了拔除煩惱。檢驗自己修行的是否進步,檢驗的指標就是看你的煩惱習氣是不是在減少,並不是看你的狀態怎麼樣。不是說,我狀態‘好’了,就修‘對’了;我狀態‘不好’了,就修‘錯’了。不是這樣的!正確的修行,應該是好好壞壞、壞壞好好交替進行著。
記住這句話:是交替進行的。狀態越是不好的時候,越要加把勁兒,越要多用功;好的時候,是在為不好的時候做鋪墊。一定要記住這一點。煩惱它是一層一層剝掉的。不要以狀態的好與不好作為衡量的指標。和覺性在一起,狀態好也好,不好也好,和‘我’何干?和‘我’有什麼關係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