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F073EBD-0013-4654-98D7-9106C6FAA523.jpeg

洞見實相22/38 第六章 禪修的要領4/4

[岩松]

 

如何對待噪音?

 

隆波田內觀的特點之一就是開放六根。如何開放耳根呢?我以前住在鬧市區,所住樓房的後面就是一條馬路上,從早到晚都是車水馬龍,非常熱鬧。我在一開始練習隆波田內觀時,是關上窗戶的。後來逐漸就打開窗戶來練習,甚至就是在冬天也一定要把窗戶打開,故意讓噪音進來。如此一來,就能把所培養的覺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以應用。

 

例如,我可以在嘈雜的馬路上練習經行,可以在火車站的候車室裡以及機場候機大廳練習手部動作等,絲毫不受環境的影響,幾乎可以在大多數環境中保持覺性。

 

如果有人認為修行時,噪音會干擾我們的修行,其實不然,是我們干擾了噪音的存在。因為只要存在的都是合理的。

 

如何對治疼痛?

 

在修行過程中,身體的各個部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。修行引起的疼痛和平時身體的疼痛的區別是:當停止練習時,疼痛立即消失。在修行過程中出現疼痛時,應該儘量保持身體的姿勢不動,只有當疼痛到達一定程度而捲入疼痛時,方可變換姿勢,但是動作要慢一點,變換姿勢的過程中別忘記覺知。

 

對待疼痛的態度是:保持疼痛的原樣,別讓疼痛消失。保持疼痛的原樣的過程也是消耗疼痛的能量的過程,如同雙手拉一根橡皮筋,持續保持加力,橡皮筋就會被拉斷。當疼痛的能量被耗盡時,疼痛將再也不會生起了。

 

如果一有疼痛就變換姿勢,疼痛便會消失。如同剛剛把橡皮筋拉直,又把它鬆掉,如此一來無法將其拉斷。對疼痛順其自然,輕鬆的去練習。當我們超越疼痛後,疼痛便只是一種感覺而已。

 

如何對治昏沉?

 

如何對治昏沉? ——在昏沉生起時,禪修者要立刻改變姿勢,或起來經行、或洗洗臉、或動動肢體務必把昏沉睡眠驅走,不使昏沉睡眠接近。

 

練習過程中如何處理念頭?

 

不要試圖壓抑念頭,讓念頭自然地現前,念頭越多,越要覺知,要以覺知身體的動作來離開念頭,‘自覺’會取代‘不覺’。有些人因為心散亂,沒有定,就不耐煩了;其實心生妄念、散亂、不耐煩,就隨它想,它越想,我們越要覺知到。不要停止覺知,但不要專注。

——摘自《覺知指南》

 

如何在混亂中尋找到真正的寧靜和安詳?

 

初學者大都妄念紛飛、身體疼痛、疲倦,想得到真正的寧靜和安詳,那麼真正的寧靜和安詳在哪裡? ——其實真正的寧靜和安詳就在混亂生起的地方。

 

隆波田內觀的行者,當肢體移動時知道移動;當肢體停止時,知道停止。能知道肢體動和停的那顆心就是寧靜和安詳的。這顆寧靜和安詳的心人人本具,且是與生俱來的,這顆寧靜和安詳的心時時刻刻都在那裡,從來沒有消失過,不需要我們去創造。

 

所謂‘修行’就是克服妄念疼痛等障礙的紛擾,不斷地去尋找我們能知道肢體動和停的那顆心,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寧靜和安詳。

 

思考時應該如何覺知?

 

有人問,思考時覺知什麼?

所謂的‘思考’是由一連串的念頭組成。念頭有兩種:一種是刹那生滅的妄念,它帶來了貪、嗔、癡。另一種是我們能夠作主的念頭,它不會帶來貪、嗔、癡。因為是帶著正念正知去思考的。

 

思考時應該怎樣去覺知?如果是帶著正念正知去思考,那本身處在覺性中。處在覺性中就不會產生苦。如果是攀緣妄念去思考,那就應該覺知身體的動和停。

 

關於禪修期間喝茶、午休、練習太極拳、瑜伽等問題

 

1. 為什麼禪修期間不能喝茶、咖啡等飲料?

答:因為茶和咖啡等飲料可以使身心產生興奮。這種興奮的狀態不是正常的狀態。在這種狀態下練習,舊有的煩惱習氣不容易生起,不利於培養覺性,因而會影響練習的效果。培養覺性必須讓身心處在正常的狀態。

 

2. 關於午休

禪修期間,對於大部分初學者來說,是必須午休的。而對於覺性比較高的老學員來說,則不需要午休。對於那些覺性不是很高的新學員來說,經過早上和上午的練習,身心會感到疲憊,中午休息甚至小睡一會兒是非常必要的。否則,下午的練習會感到沒有精神。

 

隆波田在《覺知指南》中提到:‘白天不要睡覺,要努力做到這一點。晚上一定要睡覺。’這是有前提的,也就是當禪修者有 100 個念頭,能知道 95 個的時候。此時,禪修者真地要竭盡全力地用功,不要灰心,不要懈怠。白天不要睡覺,要努力做到這一點;晚上一定要睡覺。中午不要睡覺,是針對那些 100 個念頭能看到 95 個的人講的。對於絕大多數初學者來說,甚至連一個念頭都看不見,因此午休是必要的。

 

3. 關於練習太極拳和瑜伽的問題

練習太極拳和瑜伽,都是用專注的方式(瑜伽中的觀想以及用意念控制肢體的動作,都是專注)進行,因而不利於培養覺性。因此,對於修習隆波田內觀的人,建議不要同時練習太極拳和瑜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佛法與滅苦 的頭像
    佛法與滅苦

    "佛法與滅苦"

    佛法與滅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